文化理念是一所学校价值观、使命愿景和行动纲领的集中反映,它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之道,管理之道,教学之道,求学之道。
为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,在全体师生中形成共同认可的精神内涵,在格兰德20周年校庆之际,学校将文化理念进行了梳理、更新、升级,执行校长高福生做了《守一而止 向慧而行》为主题报告,向全体教职工就文化理念进行解读、诠释,构建起独具格兰德特色的通慧教育文化体系。
高福生校长解读学校文化理念
1核心理念:通慧为一
“通慧为一”产生的理论基础,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。“通”是通达,“慧”是智慧,通达是智慧的过程,智慧是通达的结果。
何为“慧”?
智慧是生命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思维能力,包含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、记忆、理解、分析、判断、升华等所有能力。
何为“一“?
“一”在教育层面,就是思与行的统一,知与行的统一,教书和育人的统一。也是中外合一、古今同理、身心的合一,在现代的教育中“一”也是对立德树人的坚守,是对教育规律的执著,是遵循生命发展的本真。
2.教育使命:全面提升人的生命境界
教育使命:
面提升人的生命境界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中说道:“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三不朽。”《周易》有云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纵观中外历史,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直指心灵的教育,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,是培养美好品德的教育。
每一个学生都是自由而独特的生命个体,我们呼唤自由的、启发性的、诗意的教育,就教育而言,就是尊重自然之道、遵循生命的生长规律,因材施教,顺天致性,激发潜能,鼓舞精神,使生命得以舒展。
3.办学愿景:办一所令人向往的好学校
办学愿景:
办一所令人向往的好学
“办一所令人向往的好学校”,它简单明了,朗朗上口,易诵、易记、易懂、易践行、易传播,更容易让师生内化于心,让家长熟稔于心。试想,若一个学生毕业若干年后,还能脱口而出我们的办学愿景,若一个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时,因对美好教育的心之所向而选择格兰德,对于我们来说,何尝不是一份深沉的慰藉。
“令人向往”这个词语,本身就充满了美好,而我们要办的正是一所这样的“好”学校。
何为“好学校“?
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架构起彼此认同的行事处事的方式;有科学的理念体系,让生命真正的成长;有灵动的课堂,让学习真实的发生;有丰富的课程体系,让学生学会选择,全面而自由的生长;有思想的教师,在这里有灵魂触及灵魂的温暖;有尚德的学生,弘扬着美和善,具有向上向善的品德;有广阔的生命空间,在家国情怀中夯实一生的根基。
“令人向往的好学校”,就是一所学生向往与热爱、家长放心与满意、领导信任与赞赏、同行肯定与钦佩、自己自豪与荣耀的好学校。
4.育人目标:中国根 世界人
小平同志1983年在北京景山学校提出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”。立足传统,面向现代化;立足中国,面向世界;立足当今,面向未来。这是我们育人目标“中国根·世界人”有力的理论支撑,与学校的建校初衷和历史一脉相承。
我们培养的学生既需要扎根中国大地,守住中国教育的根本,具有家国情怀,是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。又要放眼世界,融合世界文明精华,兼具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,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。
培养具有中华文明根基,尊重世界多元文化,理解生命共同体,应对国际社会变化,守护共有生存空间,服务人类永续发展的人。
“坚毅、担当、博学、创新、高雅”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核心价值,也就是他享用一生的品质和素养。
坚毅
坚毅是一种面对目标坚持努力、永不放弃的品质。古往今来,中国文化极力推崇坚忍不拔的执着奋斗精神。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,能在坚持不懈中追求、永远保持生活的激情和热情,勇于在困境中磨炼意志,养成坚毅品格。
担当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。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需要千千万万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。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把使命放在心上、把责任扛在肩上,敢于中流击水、破浪前行的青年。
博学
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又见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”“博”有博大,广收,博取之意。博古通今,学贯中西谓之博学。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广泛猎取、广纳智慧,以致视野开阔、学识渊博、胸怀广博,学习过程中博大宽容,兼容并包。
创新
学生创新品质的培育主战场是学校,我们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。希望孩子们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,敢于打破定式,拓展思维的宽度和广度,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品质。这样,孩子们才能在平凡的实践中,不断有所发现、有所创造、有所进步,才能把自己小小的梦想融进伟大的中国梦,让个人的成长同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!
高雅
高雅是是一种气质的体现,一种性格的养成,是一个人内在的自信和修养,是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精神世界的不断深化。希望我们培养的孩子,能够成为成为一个具有雅趣、雅情和雅行的高雅之人,在面对诱惑时有坚守,面对邪恶时有勇气,面对美丑时能分辨,优雅从容、勇敢坚定地过好这一生。
5.校训:格物致知 兰心修德
“格物致知 兰心修德”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,又诠释了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和终极目标。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,各有侧重,又相互联系,浑然一体,将知和行、理论和实践、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,涵盖了传统文化、教育思想、科学精神、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,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。
格物致知
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……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 后人由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”引申出成语“格物致知”。
格物致知是中国文化与哲学中关于认识世界的方法或方式的理论。仅从字面上进行初步解释:所谓格,即推究之义;所谓致,即求得之义。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原理,从而获得知识。
兰心修德
“兰心修德”则是用觉悟的心、喜悦之心修身养德。兰花不趋炎附势,不凌弱小,洁身自好,居山林,不以无人而不芳,居闹市一尘不染,淡素高洁,幽香如故,有高洁之德。兰心喻君子之风,既能独善其身,也能以淡雅芬芳润泽世人。
6.校风:守正拓新
守正讲的是恪守正道,教育不只是知识的训练和教授,更多的是人文、道德、至善、和信仰的教育,是心智和心灵的双重启蒙,是善良、人格、品质养成的精神引导。“正”也是对于教育规律的把握,是对于道的根基的坚守,大道至简,循道而行。“拓新”的意思是旧有的事物得到新的发展,其要旨在于创新求变。
从“守正”到“拓新”,既是对师生道德品质的要求,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遵循教育规律,追求真理、恪守公道精神的内涵,更是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,不固步自封,不僵化,不断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品格。
7.教风:立己达人
教育是对生命的守望,是对灵魂的塑造,“立己”着眼于自我的修炼和锻造,要有理想信念,有道德情操,有扎实学识,有仁爱之心,才会让“己”立起来。“达人”体现的是社会担当,是教育者最终使命,即通过教育,将自然的人培养成人格健全的能自立于社会的人,它是教师教学和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和结果。“立己”与“达人”融合,才有教学相长的完美的境界,才有生命与生命的互相重叠与交相辉映,才会有坚毅、担当、博学、创新、高雅的“中国根·世界人”。
8.学风:知行合一
北宋哲学家朱熹明确主张“知行合一”。他认为“致知力行,用功不可偏”,主张“论先后,当以致知为先;论轻重,当以力行为重”。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“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”。“知行合一”在本质上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、内在的知识和行动的统一。“知行合一”是践行教育之道、灌溉教育之根、落实立德树人的唯一途径。也是我校核心理念“通慧唯一”的具体表达。
现在的教育更是一个完整的过程,更强调的是学以致用,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,而不是学而不做或是做而不学,知与行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成长的过程。
“知行合一”的学风旨在激励学生既要仰望星空,追求真理、善于学习,又要脚踏实地,勇于实践、敢于创新,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把内在的知识和行动相统一,与时代同频共振。
教育者既要有“仰望星空”的理想,又要有“脚踏实地”的举措。我们总结、提炼出学校的文化理念,通过课程、课堂、管理、教育关系塑造等方面的落地实施,让师生、家长不断地去体验、去认可学校的理念,扩大学校品牌影响力,引领学校内涵发展。